同时,国务院要求制造业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带动制造业水平全面提升。
其实,这也是正常现象,据悉,美国、英国当年治理雾霾时也遇到重重阻力。所谓治霾阻力,说到底都是钱在作怪。
为什么全国上下一致治霾,而雾霾情况还没有得到解决?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目前我们治理雾霾的方式方法有问题,限号、限行、停产并非长久之计。提出着力抓好减少燃煤排放和机动车排放。然而,我们的雾霾经济好像也有些走偏。生活在雾霾圈里的人都有杨叶子的疑问。据调查,像冯先生说得这种情况在各地都普遍存在。
其中,大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地区降低目标最严格。唐山市自11月11日起,全市所有钢铁企业烧结机(含竖炉)停止生产;高炉焖炉,除集中供暖燃煤锅炉外,全市所有生产性燃煤锅炉全部停止使用。《意见》提出目前仍为事业机构、使用事业编制的市县两级环保局,要结合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转为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要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规范设置环境执法机构;要设置专兼职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和专兼职环保人员。
在编制机构资源不会大增的客观条件下,着力形成齐抓共管环保工作格局,这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最大加强。该收的收,可收可不收的尽可能留下。第三,一些省份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省级环保厅局统筹管理环保系统非领导职数。若落实到位,全省环保系统厅级、处级、科级非领导职数统筹使用、打通使用,将使环保系统非领导职数增加,有利于拓展环保系统干部职工晋升空间。
这样改革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使垂改对区县环保部门人力资源的影响最小。各地要理解垂改设计的这一初衷,并在实施过程中抓好落实。
按照《意见》,改革后省级环保部门将侧重宏观管理,负责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考核工作,市县政府环保履责情况的监督监察,以及各地市环保局领导班子的任免;市级环保部门将强化综合统筹,对全市域环境保护工作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实施统一领导,对改善环境质量出谋划策、安排部署、跟踪检查,统一管理各区县环保分局;县级环保分局侧重执行,侧重现场环境执法。一些省份改革方案也对环境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任同级环保局党组成员做了地方规定。笔者认为,当前需要正确理解《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改革路径和系统安排,尽快将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要特别注意市局对县局实现派出管理后机制体制的变化。
2把握《意见》设计的一个初衷《意见》研究编制之初,对区县基层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对地方的关切一直是《意见》编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并着力在改革路径优化上做出了安排。这是垂改的基本定位,也是评判的主要标准。要优先通过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实施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改革要求来实现系统减负。垂改可以实现干部的专业化培养和整体素质提高,但往往也存在干部局限于系统内流动、通道狭窄、成长空间小等问题。
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市级重点查案,区县执法重点进行现场检查,这样能错位呼应。垂改路径核心在于环境监察与环境执法分开、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执法监测分开。
第四,《意见》明确规定,市级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任市级环保局党组成员,同时考虑到市级环境监测机构直接归省级环保部门管理这一因素,环境监测机构规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遍提升。其中,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文件正在积极推动过程中,环境监管业务用房建设标准等进展工作较为顺利,这些都为强化基层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帮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环保系统要换一种打法,要在减负的同时转型。这样一来,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配置可以有差异,人员配置上可以结构优化,不用对同一污染源重复执法,不用对下级环保部门工作复核检验。不该管的事情不要管,能交由市场管的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应该其他部门管的要移交给其他部门。第二种情况,若区县工资低于市直,区县财政按照原工资平移基数,可由市财政拉平补足市县差额部分。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积极性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制度法宝,形成各部门权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远远胜于环保系统增编增人。全省行政编制不突破,这是我国现阶段不可逾越的政策红线。
我国环保系统发展基础弱、编制基数少,但困难最主要不在于人太少而在于事太多。第二,县级环保局领导班子往往存在科级的天花板,垂改后可以在市级环保局科级部门岗位上轮岗使用,优秀者可以提拔为处级非领导职务和市级环保局领导班子成员。
编制不足和人员不够这一问题具有长期性,也不是环保部门独有,这只是垂改要解决的第四个突出问题(规范和加强环保机构队伍建设)的一部分。空间在地方,机遇也在地方。
我国不同地区环保部门编制人数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地自主能动性。6力争保障职工利益《意见》关注基层职工切身利益,对人员待遇和干部上升空间等问题做了很好的机制设计,在各地改革实施中有望得到有效改善。
《意见》要求赋予环境执法机构完整的环境执法权,可以使违法案件的查处更独立、更及时、更有效。总体来看,通过垂改,两省市都根据职能调整情况增加了相应编制,市县级改革上收到省级编制很少,对基层环保系统影响很小。《意见》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规划建设环境监测网络,整合设置市辖区的环境监测机构。改革后的新体系里编制内和编制外可以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保持新老环境保护体制平稳有序过渡。
利用新的机制、新的手段,实现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成果共用,实现监测力量与监管执法有效联动、快速响应,实现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1认识垂改的一个基本定位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着眼点重在调整机构隶属关系、理顺条块责任关系、摆脱地方不当干预,其核心还是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让抓发展的人同时抓好保护工作。
各省份在改革过程中要在不突破本省所有部门的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的原则下,积极争取将其他部门机构限额和编制额度调剂给环保部门。过去市县两级管理不可避免的重复执法、效能不高的问题,在垂直管理县级分局体制下应该能得到较好解决。
各地要用好用活改革红利、做好改革加法实现强基固本。这些领域都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瓶颈领域,需要切实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不断夯实基础。
《意见》还特别强调了环保大数据平台、测管协同等建设。这不符合垂改的定位,也非垂改所能承担的重任。《意见》对此做了系统安排。5改革要努力做好一个乘法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省市县三级环境管理体制。
《意见》从顶层设计相应做了针对性的制度安排:第一,坚持市级环保局作为市级政府工作部门的性质不变,在确保省级环保厅(局)提名权的同时,充分发挥市级党委和政府对市环保局领导班子任免的发言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市级环保局干部还可以在块上任职、有进有出。只是财政供养关系从区县级财政保障调整为市级财政,只有少量人员经过规范程序招录为省级环保部门新的监察人员或者驻市监测中心技术人员,区县的环保系统队伍力量基本还留在属地。
从《意见》来看,区县级环境监测站主要职能调整为执法监测,区县一级的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剥离督政职能后主要强化污染源的监管执法。改革后,环保系统要显著增强统筹协调、重大问题谋划、综合决策能力,强化任务部署安排、过程跟踪分析、工作成效评估。
河北省改革设计方案合理区分了环境质量监测和执法监测之间的数量配置,上收到省级、从事质量监测的监测人员约为市县两级监测队伍的10%左右,只调整了少量环境监察编制和人员。第五,注意统筹环保干部的交流使用,在强化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加强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协作共享、落实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等方面为环保干部交流使用留有可能。